【明報】[2019-10-22]香港應重視新加坡啟示
【明報】[2019-10-22]香港應重視新加坡啟示

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近日接連就香港局勢表態時指出,示威與暴力升級,背後反映了香港市民對經濟和社會的關切沒有被正視。特區政府需積極解決潛在的社會問題,才有希望克服眼前的困難。而「五大訴求」並非解決問題的方法,其目的只是為了讓特區政府蒙羞及倒台。

李顯龍的話,一方面是出於對暴力示威輸入新加坡的憂慮和警示,另一方面也不乏對香港亂局本質和解局之策的善意提點。其話外音大致有三。

其一,這場早已被扭曲的亂局,本質是破壞特區政府威信、顛覆政府管治。觸發風波的修例案已在上月4日宣布撤回,始作俑者陳同佳近日更已決定赴台自首。暴力至此本該收手,卻愈演愈烈,在在顯示極端示威者醉翁之意不在酒。「五大訴求」已與反修例事件關係不大。其目標直指特首、特區政府和警隊,是試圖對當下治亂止損主導力量和執法力量形成掣肘,使特區徹底陷入無政府狀態。

其二,「五大訴求」並非解藥,更需提防其成為「毒藥」。「五大訴求」內容並無任何一項聚焦引發市民焦慮的社會民生議題。作為極端示威者延續暴力的「集結號」,更像一種非理性的發泄,卻不提供任何建設性方案。香港當下的首要任務乃是制止暴力,恢復法治秩序,進而為在理性環境下探討深層次問題的解決創造條件。「五大訴求」不僅與此無關,還將使香港持續撕裂,在無序和戾氣中不斷迴圈內耗,永無寧日。「和理非」示威者不與此切割,局勢難有轉機。其三,特區政府應正視深層問題,積極主動引導社會聚焦解決,共克時艱。

如李顯龍一樣,外界觀察多認為,香港時局的癥結在於結構性問題,而反修例僅為導火索。然而,諸如房價高企、貧富差距懸殊和青年上流等難題並非新生,而是積怨已久。經此一役,特區政府更應借勢主動作為,正視民意,不僅要關注經濟發展,更要解決背後的公平正義問題。

從上世紀70年代上演「雙城記」,雙雙躋身「亞洲四小龍」開始,新加坡與香港始終你追我趕。如今,《2019年全球競爭力指數報告》中,新加坡已貴為全球第一,香港位列第三。儘管兩地在政府角色、行政立法關係、施政理念等多方面不盡相同,但作為高度全球化的城市型經濟體,仍有比較意義。李顯龍的話言猶在耳,新加坡過往的治亂治理經驗,也對香港有啟示。

擺脫「鴕鳥心態」不被「攬炒」綑綁 在平息亂局方面,無論是1980年11月的新加坡航空機師罷工事件,亦或是2013年的「小印度騷亂」,李光耀和李顯龍兩代領導人均採取了鐵腕制暴,迅速穩定局勢,事後進行全面調查積極善後的處理方式,避免進退失據的兩難處境。在住房方面,新加坡不拘泥於市場的主導作用,而是通過適當的政府干預保障公平正義,視協助民眾置業為己任。如今,其人均居住面積已是香港的兩倍。

由此,無論在制止暴力,還是處理深層次問題上,特區政府都應擺脫「鴕鳥心態」。讓「硬的更硬,軟的更軟」,以全體市民的根本福祉為依托,絕不被少數人的「攬炒」行為綑綁。當下,《禁蒙面法》和新版《施政報告》「一硬一軟」雙管齊下,為良好開端。各界應以此聚焦,多一些實幹和建設,少一些作秀和噱頭。

不僅是李顯龍,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一生傾慕香港的創業精神和活力,也曾留下「香港只適合發展經濟,而不是搞政治的地方」的警示。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,香港社會當以新加坡兩代領導人的話為啟示,主動反思走出亂局。

歐陽五作者是時事評論員